这一手小楷,精妙妍美,端庄典雅,现藏美国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1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图片

今天,小编来分享一幅小楷作品,明代杨荣《杏园雅集图后序》,纸本墨书,是杨荣为《杏园雅集图》(一幅绘画作品)所做的后序,精妙妍美,端庄典雅,非常漂亮。

图片

为了更加清晰的展现图片,小编将图片进行了上下两端的切割,书友们请每两张一幅的观看哈。那么杨荣是何许人也?那也是一位明代重臣,“台阁体”的代表人物。杨荣(1372年1月15日-1440年7月30日),原名道应、子荣,字勉仁,福建建宁府建安县(今福建省建瓯市)人。明朝初年政治家、文学家,与杨士奇、杨溥并称“三杨”,因所处居地,时人称为“东杨”。(摘自百科)

图片

说起“台阁体”,小编一直认为这是一种书体的统称,今天看到“台阁体”作家二字,心生疑虑,于是查找资料,原来“台阁体”并非单指书体,同时也是一种文学创作风格。台阁体是指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,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“台阁体”诗。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,又称为“馆阁”。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、杨荣、杨溥等(号称“三杨”)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。“三杨”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,故他们的诗文有“台阁体”之称。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,多为应制,题赠,应酬而作,题材常是“颂圣德,歌太平”,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。

图片

图片

同时,“台阁体”(又称馆阁体)也是明代官场通行的标准楷书书体,与科举制度及宫廷文书缮写需求密切相关,以方正、光洁、乌黑、匀称为特征。其书写风格追求工整如雕版印刷,广泛应用于诏敕、奏章及《永乐大典》编修等官方场景。该书体在永乐至宣德年间因帝王推崇达到鼎盛,代表书家多任职翰林院。沈度、沈粲兄弟确立规范,姜立纲为后期代表人物,现存《楷书诗》页等作品体现其严谨技法。台阁体形成与明初帝王倡导书法直接相关,官方通过中书舍人制度推动书风标准化。

图片

图片

这篇文章就将《杏园雅集图》中的场景通过文字表述了出来。正统二年(1437年)春日,杨荣府邸杏园,杨士奇、杨荣、杨溥等九位内阁大臣齐聚于此,他们身着华服,神态悠然,举手投足间尽显高官的儒雅风范。作为当时朝廷的核心人物,他们平日里忙于政务,为明朝的稳定与发展出谋划策,而这场杏园雅集,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放松与交流的契机。大臣们围坐在一起,举杯畅饮,酒酣耳热之际,灵感如泉涌,一首首佳作应运而生。他们的诗作,或描绘眼前的美景,或抒发内心的感慨,或探讨治国理政的心得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、对百姓的关怀。除了吟诗,书法、绘画也是雅集的重要内容。杨荣的书法,笔锋刚劲有力,又不失圆润流畅,尽显台阁体的神韵;其他大臣也纷纷展示自己的书法技艺,或飘逸洒脱,或端庄严谨,各有千秋。画家谢环更是现场挥毫泼墨,用画笔记录下了这一难忘的时刻,绘制了《杏园雅集图》,生动地描绘了雅集的场景。

图片

图片

文字乃是杨荣诗书,字体工整秀丽,是台阁体书法的典范之作。横画起笔稳重,行笔果断,收笔干净利落;捺画一波三折,舒展飘逸。同时结构严谨,字形端庄,多对称、平行,少欹侧,展现出了台阁体书法对笔法和结构标准化的极致追求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NBA生涯的第一个生日!爵士官方祝贝利19岁生日快乐!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168飞艇计划人工在线计划免费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